從旁凝視一場關於校園怪獸的對話
在義守大學的體育館裡,我曾經看過一場特別的畫面。那是一個新生定向營的下午,近兩千張白色折疊椅整齊排列,年輕的臉龐在座位上連成一片。空氣中帶著一點悶熱,但也夾雜著新鮮的期待與未知。投影布幕上是一隻粉紅色的怪獸插圖,標題寫著「校園有怪獸——大學生的日常困境與校園性霸凌議題」。舞台上,講師拿著麥克風,神情嚴肅,語氣卻盡量溫和。他說的每一句話,都像是一顆石子投入靜靜的湖面,讓全場漾起一圈圈的漣漪。
那一天,我站在義守大學體育館的側邊。不是以新生的身分坐在白色的椅子上,而是以大四工讀生的身分,默默在台下遞麥克風,協助活動的進行。從舞台望出去,滿滿一片年輕的面孔,他們或許還對大學生活充滿想像,或許還不習慣環境的轉變。
布幕上寫著「校園有怪獸」,講師開場時帶著一點幽默,但隨即轉入嚴肅的主題——那些隱藏在校園裡的「怪獸」,其實不是卡通裡長著獠牙的生物,而是校園性霸凌與侵害。那是看不見、卻可能在角落滋長的存在。
站在一旁的我,看著同學們安靜地聽著,有些人神情嚴肅,有些人低下頭沉思。雖然體育館裡坐了快兩千人,卻異常安靜,每個人似乎都在心裡與自己對話。那份氛圍,讓我深刻感受到這場演講的重要性。
講師分享了一個案例:一名學生在宿舍裡長期遭受同儕的冷嘲熱諷。沒有人直接伸手傷害他,但那些眼神、那些低語,卻成了日復一日的壓力,讓他在深夜裡孤單流淚。當講師說到這裡,全場一片寂靜。有人低下頭,有人輕輕嘆氣。就在這靜默裡,我感受到一種集體的共鳴:原來,校園裡的怪獸,不一定是外表可怕的怪物,而是那些無形的語言、冷漠的態度與不經意的惡意。又或是有人因為外貌或性別氣質而成為嘲笑的對象,有人因為不敢拒絕而陷入傷害的陰影。那些情境聽起來陌生,卻又隱約讓人心底一震。因為我們都知道,這些事並不遙遠,可能就發生在身邊的某一處。
活動結束時,看著新生們陸續離開,我心裡浮起一種奇妙的感覺。也許四年後,他們會像現在的我一樣,站在某個角落,以不同的角色回望自己的大學歲月。而今天體育館裡的這一場演講,或許會成為他們腦海裡某個重要的提醒:校園裡真的可能有怪獸,但你絕對不是孤單一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