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醫學院教學大樓九樓的窗邊俯瞰,眼前的景色總是熟悉而溫暖。綠意圍繞的花園中央,矗立著一座造型獨特的藝術雕塑,四周襯托著整齊修剪的灌木與步道,構築出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畫作。學生們親切地稱它為「子宮花園」,或許是因為那螺旋般的雕塑與環形植栽,象徵著孕育與起點。而對我而言,它更像是一個記憶的入口、一個故事的交會點。

這裡,是醫學院大門入口前庭的正中央,也是無數學子啟程的起點。每當學期進入校外參訪或USR服務的時節,遊覽車總會準時停靠在花園旁,等待著一群群整裝待發的年輕身影。他們在此聚集,或謹慎清點器材,或爽朗嬉笑,朝氣洋溢。

清晨七點左右,天色才剛破曉,校園仍瀰漫著淡淡的濕潤氣息。我習慣比學生更早抵達,確認車輛是否就緒、清點人數,並與即將啟程的他們閒話幾句。這樣的場景年年重現,次數難以計數,卻早已成為醫學院獨特的日常節奏。許多時候,我也會隨同學生一同上車,走入偏鄉社區服務。那不僅是一段陪伴,更是並肩學習、共同實踐醫學精神的過程。這些年來,我陪伴學生走過美濃、霧台,以及長治的百合原民部落。在那些社區裡,他們透過交流,深刻體會到專業知識如何化為真實的社會責任。而在這片花園廣場,不僅是營養學系的學生集合點,更有醫學院其他各系師生在此整隊出發。有的肩負義診使命,有的則前往職場參訪。於是,這片看似尋常的花園,成了師生共同啟程的起點,默默記錄著義守人深耕土地、邁向世界的足跡。

除了出發與歸來的身影,這裡也常駐著另一道溫暖的風景——捐血車。每當它停靠在花園旁,學生們總是熱情響應。這裡早已成為校園內重要的公益據點,見證了醫學院師生對健康與社會責任的實踐。在我心中,這不僅是愛心的流動站,更是價值共鳴的場域。

對我而言,這片學生口中的「子宮花園」,象徵的不只是生命的起點,更是醫學教育孕育專業與仁心的象徵。它見證了我們從「教室」走向「社會」、從「學習」走向「實踐」的每一步,是無數師生記憶中最鮮明的坐標。

義守大學即將迎來 35 週年,而我也在義守服務邁入第 21 年。回首這些年來的點滴,我對這片熟悉的場域滿懷感激。它不只是醫學院校區地理上的中心,更是情感記憶的核心。若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「義守地圖」,那麼我地圖上的第一個定位點,便是這座綠意盎然、溫暖人心的子宮花園。

願它在未來的歲月裡,繼續見證一代代年輕人從這裡出發,懷抱仁心,承擔社會責任,走向世界每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