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義守大學的日子裡,有一個地方,靜靜地矗立在材料系辦門前。那裡不是教室、不是操場,而是一間名叫「精密分析實驗室」的小天地。每天經過時,金屬門後隱約透出的聲音,像是一道專屬的召喚,把我從熱鬧的校園帶進另一個專注的世界。

實驗室有一種安靜而專注的氣場。推開門,涼意和機台的低鳴迎面而來,桌上總擺著一疊疊實驗筆記與厚重的樣品。門外是人聲鼎沸,中庭的校樹隨風搖曳,門內則是一群年輕人低頭沉思。有人在調整儀器,有人在螢幕前凝視數據曲線,還有人托腮發呆,卻其實心裡正和自己的未來對話。

我記得有一次,課業壓力讓我心情低落,下課後漫無目的地走到這裡。實驗室裡沒有喧囂,只有一片靜謐。那一刻,我坐在角落,看著燈光映照在金屬機台上的倒影,忽然覺得世界慢了下來。沒多久,朋友默默走進來,遞上一杯還冒著冰涼的咖啡,什麼話也沒說,只是陪著我。那份陪伴,比任何言語都溫暖。

後來的日子裡,我常在這裡與同學討論報告,分享未來的計畫。實驗室的桌面見證過我們的爭論與大笑,電腦上的記事本也承載過無數次靈光一閃。對外人而言,這或許只是一間普通的實驗室;但對我來說,它像是一面鏡子,映照著我們青春裡的焦慮、努力、挫折與成長。

現在回想起來,那段時光早已成為我最深的記憶。系辦前的精密分析實驗室,不只是研究與學習的空間,更是我們青春故事的背景:它陪我們從迷惘走向堅定,也教會我們在看似冰冷的儀器聲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溫度。

多年後,每當再回到義大,走過那條熟悉的走道,望見實驗室門的那一刻,我心裡總會湧起一股感謝。感謝那裡的光影,感謝那裡的陪伴,也感謝那一段把我們青春映照得清晰而熾熱的歲月。